为传统艺术注入时期活气——从昆剧《家》看昆

日期:2025-03-04 浏览:

昆剧《家》剧照 江苏省姑苏昆剧院供图 2月26日晚,由江苏省姑苏昆剧院创365国际速发平台官网排的昆剧《家》在姑苏文明艺术核心年夜剧院首演。这也是该剧当选国度艺术基金2025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赞助名目以及2024年度江苏严重题材文艺创作赞助名目之后的首场公演。 巴金的小说《家》是一部写尽封建小家庭酸甜苦辣的经典之作。此次,这部文学经典与昆曲这一陈旧剧种相逢,在不雅众面前开展了一场逾越时空的对话。 江苏省姑苏昆剧院院长林琳以为,《家》原著中报告的年青人的故事,以及由此激发的对芳华、自在跟性命的诘问,同样也是昆曲善于表白的题材。 昆剧《家》勾画出一幅全新的戏剧图景。在保存原著精力内核的基本上,《家》翻新引入巴金这一脚色,使作者从原著中的傍观者改变为剧中推进情节开展、提醒主题的要害人物。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、一级编剧、昆剧《家》编剧罗周以为,对人道的深刻思考跟摸索,恰是这部戏创作的出发点。 怎样将昆曲的古典美学与古代人的审盛情识磨合接轨,这是今世昆曲制造面对的最年夜挑衅。 从传统经典中出生的芳华版《牡丹亭365速发国际官网》,到新版《玉簪记》《白罗衫》《义侠记》,无不包含着主创们对昆曲新美学的摸索。 昆曲的美学特点是工笔诗化精巧典雅,是经由过程差别的行当跟人物塑造反应出来。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、一级演员俞玖林告知记者,《家》是他出演的第一部昆曲古代戏,也是他第一次在戏里一人分饰两角。古代戏不了水袖跟厚底,举措要怎样做?程式化的扮演跟真情实感怎样融会,又怎样拿捏分寸?这些对俞玖林来说都是不小的挑衅。 “除了标准的‘唱念做打’跟传统程式扮演,咱们朝‘真听、真看、真扮演’聚拢,更实在地融入人物的感情。”俞玖林说,“我想经由过程我的塑造,让不雅众懂得觉新的身份跟处境,懂得他的脆弱与让步,并照见本人。这也是咱们这部剧确当代性地点。” 昆曲的工笔之美,为《家》付与了新的艺术性命。该剧舞美寻求极致的清洁跟今世,打扮固然不是传统戏服,但颜色、质感、唱工雅观致贴切,使得整出戏既具有古典神韵,又充斥古代气味。 “昆曲新美学是姑苏昆剧院在传统‘苏州风采’基本上构成的新时期艺术理念,它的中心实在就是‘守正翻新’。尊敬传统但不沿袭传统,应用古代但不滥用古代。”姑苏年夜学教学朱栋霖如斯评估。 2024年,在首演20周年之际,芳华版《牡丹亭》第五次走进北京年夜学。俞玖林在该剧中扮演柳梦梅,让他激动的是,有不少20多年前来看上演的年夜先生,现在带着孩子来看上演。“他们跟孩子分享年夜学时期第一次看芳华版《牡丹亭》的感触,在孩子内心种下传统文明的种子,也让我感到到这些年的上演有了特殊的意思。”俞玖林说。 “一门艺术的将来,在演员,更在不雅众。”西北年夜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赵天为以为。 从不雅到演,这是一种差别的休会,昆曲在年夜先生身上激发了更深的震动跟影响。2024年8月6日,由西北年夜学担任的国度艺术基金“芳华版昆剧《牡丹亭》青年扮演人才培训”名目在江苏省姑苏昆剧院正式开班。来自天下29所高校的50名差别专业的年夜先生,在俞玖林、沈丰英、吕佳等12位芳华版昆剧《牡丹亭》演员的悉心教学下,进修昆曲的唱念做打、扮演身材、配乐吹奏。 “经由过程20多年的昆曲振兴,高校已成为昆曲的一个主要传布场地,同时昆曲也成为不少黉舍校园文明的主要构成局部。”赵天为说。从2008年起,西北年夜学已持续17年发展“昆曲进校园”运动,引进了多场高品质昆曲上演,并开设了教导部佳构视频课“传情绝调《牡丹亭》”、国度级一流课程“昆曲扮演艺术虚构仿实在验”等,吸引数万逻辑学生走进昆曲的天下。 林琳表现:“进校园培养年青不雅众这条路,苏昆必定会保持下去。” (本报记者 苏雁)

0
首页
电话
短信
联系